前言
广州医科大学创办于1958年,是一所以医学为优势和特色,开展博士、硕士、本科多层次人才培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现有番禺、越秀两个校区,占地面积37.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8.65万平方米。下设22个学院,15所附属医院,28个研究机构。拥有1个国家医学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3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培育基地、32个市(厅)级重点实验室。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2个市(厅)级重点学科;临床医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免疫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微生物学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全学科ESI综合排名位居全国高校百强。学校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一)总体规模及性别结构广州医科大学2021届毕业生共2554人,其中博士毕业生73人,占2.86%;硕士毕业生640人,占25.06%;本科毕业生1841人,占72.08%。男女性别比为0.73:1。(二)学院结构2021届本科毕业生覆盖18个学院,其中第二临床学院毕业生人数最多(14.67%)。
毕业去向分析
一、毕业去向2021届毕业生主要去向为国内就业(55.36%)和升学深造(34.81%)。博士毕业生就业占比87.67%,硕士毕业生国内就业占比72.03%,本科生就业占比4829%,升学深造占比44.65%。
二、就业流向就业地区分布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就业行业涵盖医疗、药学、护理等领域。主要流向单位包括医院、药企、医疗器械公司等。
三、毕业生服务区域经济建设情况广州医科大学毕业生服务区域经济建设情况良好,为当地医疗卫生事业和科研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四、国内升学部分毕业生选择国内升学,升学深造院校评价较高,为个人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五、未落实就业群体分析少数毕业生未落实就业,需要进一步关注和支持。
学校就业创业工作
广州医科大学积极推进学科强校、人才兴校、特色引领、创新发展发展战略,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服务和指导。毕业生就业质量相关分析
学校对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进行了深入分析,包括就业形势、择业渠道、职业发展等方面,为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提供参考。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毕业生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评价和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评价均较高体现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认可。
综上所述,广州医科大学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良好,学校将继续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医学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