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为全面系统地反映学校2017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实际,完善就业状况反馈机制,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接受社会监督,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价体系,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教学厅函〔2013〕25号)及2016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于做好2017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对各高校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的要求,九江学院委托第三方专业调研咨询公司北京乐易考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九江学院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现予以发布。报告主要包括2017届毕业生规模及基本就业情况、2015-2017届毕业生就业趋势分析、2017届毕业生就业相关分析、2017届毕业生对母校的评价及反馈、用人单位评价及反馈、就业、总结与反馈。分析指标主要涵盖了就业率、就业去向及流向分布、毕业生收入水平、专业对口度、就业满意度、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对学校满意度等多个方面。报告全面系统的反映了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本情况及其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反馈,并以此作为招生计划编制、学科专业调整和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重要参考,使学校学科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更相匹配,增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
学校概况
九江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国有公办全日制本科普通高等院校,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办学历史可上溯至1901年由美国基督教卫理公会创办的但福德学校,现办学体制为军地共建、省市共。学校坐落在长江中下游的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九江市,位于庐山之麓、长江之滨、鄱阳湖之畔,校园生态环境优越、景观美丽如诗。名城、名山、名江、名湖,造就了九江学院的灵气,尤其是具有千年历史、享有"天下书院之首"美誉的白鹿洞书院,更为九江学院赋予深厚的文化气息和办学氛围。学校占地2850多亩,现有主校区、浔东校区、庐峰校区、南湖校区、八里湖校区五个校区,校舍面积130余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3.4万余人。学校还设有1所直辖"三级甲等"附属医院。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860余人,其中有副高以上职称的820人,博士280人;研究生导师70余人;入选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4人;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省政府特殊津贴11人;江西省高校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44人;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6人;入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16人。近年来,学校还特别聘请了10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为学校兼职和客座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教授受聘为学校名誉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潘际銮教授受聘为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袁隆平院士、程天民院士和中国科学院严陆光院士等专家学者受聘为学校名誉教授。学校现有21个二级学院,设有经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十一大学科门类,涵盖88个本科专业。有35个国家级、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包括特色专业、精品课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学创新团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等;有200个国家级、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有10个省级重点学科,8个高职高专省级示范专业和系列优质课程;并设立了"流域管理与生态保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杨叔子院士工作站,柔性引进了美国耶鲁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多个高端学术团队。学校依托"学科联盟",与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高校签署合作协议,遴选了8个专业开展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2015年,学校完成的"新型光电功能材料的制备、能量输运与转换机理研究"成果获江西省政府自然科学二等奖,实现了省政府科技奖零的突破。2016年,学校又获省政府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2017年,学校完成的"恶性肿瘤细胞双重靶向两亲性载药系统的构建与应用基础研究"成果再获江西省政府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学校建有庐山文化研究中心、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中心、长江中游城市群与昌九一体发展研中心、沿江产业开发研究中心、社会系统学研究中心、国际农村医学教育研究中心、柬埔寨研究中心、江西省数控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系统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材料表面再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生态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2个科研机构。学校大力推进"山江湖"学科建设工程,紧密围绕以庐山为地标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九江沿江产业开发与长江中游经济带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及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形成了明显的优势和特色,产出了一批优秀研究成果。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卓越医生培养、科技协同创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2016年,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8项,各类科研项目经费达7000多万元。学校现有各类实验教学中心/综合实验室28个。其中,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1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34亿元,建有庐山实习培训中心等校内外实习基地。学校的计算机网络覆盖全校,实现了教学科研、图书文献检索和办公管理的网络化和校园一卡通;图书馆设1个主馆和4个分馆,共藏纸质图书308万余册、电子图书200余万种。学校积极响应中央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建立了九江学院大学科技园。入园企业达90余家,并成功获批为省级大学科技园,受到省委书记鹿心社的赞扬与鼓励。
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开展以创业创新精神、好习惯、国学素养等为内容的特色教育,进一步深化全员育人和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不断加强就业创业教育与指导,大力开展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以创业带动就业,创业人才和创业企业呈规模化增长,形成了抱团创业、集群创业、无缝创业、多样创业等特色,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取得了优成绩,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扩大。学校的"五三二一"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与经验,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荣获"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示范单位"称号。"竞知向学、厚德行"校训不断深入人心;"濂溪讲坛"学术品味高尚,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交融,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建立了江西省高校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学校连续多次获得江西省文明单位称号。近年来,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际大学生龙舟邀请赛、全国创业教育大赛等赛事中取得优秀成绩。在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的基础上,学校还增设和引进社会各界人士捐赠的诸多奖助学金,如杨叔子爱莲奖学金、新长城助学金、东林奖助学金、旭进助学基金、儒学传承奖学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