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青岛恒星科技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分析报告
学校简介青岛恒星科技学院是一所应用型综合本科高校,学校位于青岛市东部高校园区,占地1396.52亩,总建筑面积为596955.73平方米。学校下设信息、建筑、健康、旅游等15个二级学院,并建有袁隆平院士生前任首席教授的海水稻学院。学院目前开设了34个本科专业、36个普通高职专科专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学生15116人。学校依托恒星集团自有企业群,通过对接企业,建有电子电工、计算机、网络、汽车??印刷、护理、航空、机械、服装等14个实验实训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拥有161个实验(训)室及校内实训基地和175家大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在校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提供了有条件。
学校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发挥集团优势,实施产教融合,构建了具有恒星特色的"四教四成"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和"双实双创"行校共建协同育人模式,探索实践了"一个目标、二个模式、三全育人、四教四成、五育并举"的"12345"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即: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行校共建、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和"工学交替、实岗实训"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打造"四教四成"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学校与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研究与探索产教融合和智慧学习工场创新模式;学校承担省市级及以上教改研究项目40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山东省德育工作优秀高校"、"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青岛市道德讲堂示范单位"、"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中国十大改革创新示范高校"等荣誉称号,被中国商报、齐鲁晚报等媒体宣传报道。中国教育报分别以深化产教融合改革,形成人才培养特色、立德树人守初心,德能双修育人才、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力求让学生更满意为题连续报道了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特色。
目录第一部分 毕业生就业总体情况一、毕业生规模学校2021届毕业生共3922人,涵盖本科、专科(高职)2个学历层次。其中,师范类毕业生550人,占毕业生总数14.02%;非师范类毕业生3372人,占85.98%。二、毕业去向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统计时分为就业、升学、未就业三大类。其中,就业包括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应征义务兵、科研(管理)助理、基层项目就业、自主创业、自由业、其他录用形式就业等方式;升学包括国内升学和出国(境)深造;未就业包括待就业、不就业拟升学、其他暂不就业等方式。学校2021届毕业生的总体毕业去向如下表所示:表 1.毕业生总体毕业去向毕业去向毕业生人数(人)占毕业生总人数比例(%)师范生非师范生合计师范生非师范生合计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296717101353.8221.2625.83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57617660.9122.5719.53自由职业12354967222.3616.2817.13升学7838646414.1811.4511.83其他录用形式就业74234301.2712.5410.96自主创业03053050.009.057.78应征义务兵041410.001.221.05基层项目就业1670.180.180.18未就业401842247.275.465.71
第二部分 师范生就业情况一、师范生就业基本情况(一)师范生规模与结构学校2021届师范生共计550人,涵盖本科、专科(高职)2个学历层次。1. 学历结构本科118人,占21.45%;专科432人,占78.55%。2. 性别结构男生34人,占6.18%;女生516人,占93.82%。师范生男女比例为7:100。3. 生源地分布山东籍师范生424人,占师范生总人数77.09%;外省生源师范生共126人,占师范生总人数22.91%。(二毕业去向学校2021届师范生的总体毕业去向如下表所示:表 4.师范生总体毕业去向序号毕业去向师范生人数所占比例(%)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29653.82由职业12322.36升学7814.18其他录用形式就业71.27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50.91基层项目就业10.18未就业407.27(三)毕业去向落实率截至报告期,学校2021届师范生共有510人落实毕业去向,毕业去向落实率92.73%。其中,就业432人,升学78人。1. 按学历统计本科生毕业去向落实率88.14%,专科生毕业去向落实率93.98%。2. 按性别统计男生毕业去向落实率82.35%,女生毕业去向落实率93.41%。男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低于女生11.06个百分点。3. 按生源地统计山东生源毕业去向落实率91.98%,省外生源毕业去向落实率95.24%。省内生源中,潍坊、淄博市生源的毕业去向落实率最高,均达100%。(四)师范生特殊群体毕业去向1. 特困家庭毕业生学校2021届师范生中,特困家庭毕业生共计48人,已有42人落实毕业去向,特困家庭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7.50%。其中,就业34人,升学8人。2. 省级优秀毕业生学校2021届师范生评选出27名省级优秀毕业生,已有26人落实毕业去向,省级优秀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6.30%。其中,就业17人,升学9人。3. 少数民族毕业生学校2021届师范生中,少数民族毕业生共计7人,截至报告期,已全部落实毕业去向,少数民族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为100%。二、师范生流向分析(一)就业流向学校2021届师范生共有432人就业,占师范生总人数78.55%。流向如下:1. 就业地区流向2021届师范生留山东省内就业399人,占师范生就业总人数92.36%。其中,青岛市接收人数最多,占74.54%。出省就业共33人,占7.64%,主要流向黑龙江、甘肃、云南等省份。2. 就业单位性质流向2021届师范生的就业单位性质流向显示,事业单位就业人数最多,占41.90%;非国有企业占7.64%,自由职业占28.47%,其他(包括部队、基层项目、城镇社区、农村建制村等)占21.99%。3. 就业行业流向从2021届师范生的就业行业流向看,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为教育行业,占比高达65.28%。4. 国家战略导向就业服务中西部地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基层等方面,师范生就业涉及多个领域,包括"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二)升学流向学校2021届师范生共有78人升学,占师范生总人数14.18%。其中,本科升研究生5人,专升本73人。2021届师范生升入本校43人,占55.13%;升入山东省内其他高校30人,占38.46%;升入外省高校5人,占6.41%。(三)未就业情况截至报告期,学校尚有40名2021届师范生未就业,占师范生总人数7.27%。其中,本科14人,专科26人,均为待就业状态。
第三部分 非师范生就业情况一、非师范生就业基本情况(一)非师范生规模与结构学校2021届非师范生共计3372人,涵盖本科、专科2个学历层次。与上年同期比较,非师范生总人数减少396人,同比下降10.51%。1. 学历结构按学历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