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大连工业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4所轻工业院校之一,原隶属轻工业部,1998年转制为中央与地共建、辽宁省管理为主的体制。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由大连轻工业学院更名为大连工业大学。半个多世纪来,学校逐渐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艺、文、管、经六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以培养轻工、纺织、食品、艺术等专业人才为办学特色的高等学府。学校重视人才培养质量,不断获得教育部和辽宁省的认可和支持,致力于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
第一部分: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规模与结构2017届共有毕业生4477人,其中毕业研究生586人,本科毕业生3891人。本科毕业生分布在工学、理学、艺术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等6个学科门类,51个专业及方向。男女生比例为1:1.40。生源来自全国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主要集中在辽宁省、河北省、黑龙江省等地。毕业研究生分布在工学、理学、管理学、艺术学等4个学科门类,涵盖工程硕士、艺术硕士、农业硕士3个专业学位类别。
二、毕业生就业率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0.44%,年终就业率为92.44%;毕业研究生初次就业率为78.36%,年终就业率为84.98%。
三、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分析1. 就业结构:协议就业占41.35%,升学占11.98%,自主创业占1.29%。2. 就业单位性质:主要分布在其他企业,占75.92%。3. 就业行业分布: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为主要行业。4. 就业地区及流向:辽宁省内就业人数占75.34%,主要流向大连、沈阳等城市。
第二部分:就业创业特色工作
一、就业导向,统筹全局,构建全校联动的就业工作管理体系学校建立联动机制领导小组,
大就业工作经费投入,实行全员参与、责任明确的工作体系。推动学校"大学印象"APP平台的就业模块建设,提供全程线上就业服务。二、系统授课,全程指导,构建完善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学校开设多门就业课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各类就业指导活动,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服务。三、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学校加强就业政策咨询指导服务,开展就业创业指导活动,为困难大学生提供就业帮扶工作,确保毕业生顺利就业。
结语大连工业大学致力于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通过全面的就业服务体系和创新的就业指导活动,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持。学校将继续努力,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大连工业大学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字数:约1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