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才培养工作优化
江苏科技大学在人才培养工作中,通过校友会纽带作用的发挥,强化校、院两
校友联络组织,将校友工作重心下移,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校友文化培育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中,构建智能化、系统化的质量管理信息平台,使信息技术充分赋能人才培养管理全过程。
2. 制度激励与环境感染
学校建立荣誉表彰体系,完善教师教学工作学年考核与奖励制度,强化教学问题通报制度,着力构建质量文化氛围。在公共区域增加常态化宣传栏,大力弘扬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船魂精神,让质量文化元素浸润师生心灵。
3. 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教学
学校建立全链条贯通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将实验、实训、实习、双创训练、毕业设计有机结合,推动课堂教学与科技活动、校内实验与校外实践、创新实验与科学研究相结合。通过实践训练全过程和全包容,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4. 专业设置与优化
学校注重专业结构优化,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专业发展与建设。通过增设新专业、淘汰老专业、打造特色专业,优化专业结构布局,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开设微专业,推动复合型人才培养。在专业实验实习经费支出方面,不同专业有不同的经费支出情况,如船舶与海洋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的支出为29.49万元。
5. 图书信息资源与学习环境
学校注重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拥有丰富的纸质和电子图书、期刊资源,提供多种创新服务和学习空间。图书馆设施先进、环境优美,??评为"最美图书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图书馆阅览座位共有8896个,其中长山校区新馆设施先进、环境优美,学习氛围浓厚。
6. 教学经费投入与教学条件
学校逐年提高各专业教学日常运行支出经费,为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在线课程资源建设、实习基地建设提供有力保障。良好的教学资源支撑为本科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在22-2023学年,部分工科专业实验实习经费支出情况表中,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的实习经费支出为38.97万元。
7. 质量保障体系与教学管理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本任务,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遵循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和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推动OBE教学和培养模式改革。学校实施校、院两级质量督导和校、院、系三级质量保障层级体系,确保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
8. 第二课堂与学风建设
学校重视第二课堂建设,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举办各类竞赛活动、开设微专业、推动复合型人才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校图书馆不断拓展创新服务,建立智慧空间管理系统,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提高学生的阅读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