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职业技术学院202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为全面系统地反映我校2023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实际情况,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接受社会监督,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教学厅函〔2013〕25号)及教育部关于做好2023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23〕5号)文件要求,编写邵阳职业技术学院202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本报告以我校2023届毕业生就业调研数据为依据,从毕业生就数量、质量、过程三方面,对学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就业形式、行业分布、区域分布、市场需求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分析,对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专业相关度、就业稳定性及用人单位评价进?了总结分析,并从就业视角对学校教育教学给出了反馈和建议。
学校概况邵阳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邵阳市大祥区学院路,2003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邵阳市人民政府主办主管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湖南省"楚怡"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湖南省首批"楚怡工匠计划"职业本科专业试点学校、全国工商联产教融合实训示范基地、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示范基地、"坦桑尼亚国家职业标准开发项目"认证单位。近年来,学校先后获评湖南省文明高校、湖南省文明校园、湖南省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先进校、湖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校、湖南省高等学校就业先进单位、湖南省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高校、湖南省高校征兵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湖南省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先进单位、湖南省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邵阳市公众满意学校、邵阳市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邵阳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单位等荣誉。
学校占地面积426880m2,总建筑面积203565m2,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8500余万元。现有教职工478人,"双师型"教师198人。在籍在校学生12000余人,其中,本科学生100人。学校设有电梯工程学院、汽车与智能制造学院、财会工商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信息技术学院、艺术创意学院、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公共课部等10个教学院??部),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梯工程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动物医学、工业机器人技术、服装与服饰设计、大数据与会计等23个专业,其中1个本科专业。学校与大型企业共建5个产业学院。先后获得国家重点支持专业建设项目9个,省级重点项目60项。有教育部认定的高职骨干专业2个,高职技术协同创新技术中心1个,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1个。与迅达(中国)电梯、通力电梯、比亚迪汽车、三一重工等行业头部企业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60余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省内外影响力大幅提高。"十三五"以来,学校获得教学大赛国家级奖42项,省级奖489项;2022年,学校三大国赛获奖排名列全国第294名,湖南省第19名。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明德、笃学、强能"的校训,践行"把学校当家园、把学生当亲人、把育人当事业"的邵职精神,坚持"质量是生命线,安全是底线,廉政是高压线"的管理理念,全面实施"创新发展、特色发展、错位发展"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能力不断提升,在社会上有较强的知名度、美誉度、公信度,影响力、吸引力不断提升。学校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致力于建设成为湘西南地区紧密对接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集团化办学优势明显、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较强、国际化人才培养有成效、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并有较强影响力的区域强校,扎实推进"党建质量提升、队伍素质提升、治理能力提升、办学条件提升",不断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能人才贡献力量。
第一章 毕业生生源及毕业去向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主要从毕业生规模及结构、毕业生就业类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毕业生规模及结构1. 毕业生规模及性别分布2023届毕业生共4022人,男女比为2.15:1,其中男性毕业生2747人,占比68.30%;女性毕业生1275人,占比31.70%。
2. 毕业生结构分布2023届毕业生结构分别从业生专业结构、省份结构、民族结构、政治面貌结构和困难生类别结构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专业结构2023届毕业生分布在7个二级学院,毕业生人数排名前三的学院为:财会工?学院(745人,占比18.52%)、建筑工程学院(718人,占比17.85%)、艺术创意学院(713人,占比17.73%)。2023届毕业生分布在21个专业中,人数排名前五的分别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496人,12.33%)、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477人,11.86%)、电子商务专业(433人,10.77%)、动物医学专业(266人,6.61%)、电梯工程技术专业(252人,6.27%)。
省份结构2023届毕业生生源主要来自湖南省3799人,占比为94.45%;其次是西藏自治区180人,占比为4.48%;第三是广东省19人,占比为0.47%。其余省份人数较少。
民族结构2023届毕业生来自于15个民族,汉族生源人数最多,共有3375人(占比83.91%),非汉族生源人数647人(占比16.09%)。非汉族生源人数位列前三的民族分别为:苗族296人(占比7.36%);藏族177人(占比4.40%);土家族52人(占比1.29%)。
政治面貌结构2023届毕业生中,共青团员2236人,占比为55.59%;群众1392人,占比为34.61%;中共预备党员9人,占比为0.22%;中共党员385人,占比为9.58%。
困难生类别结构2023届毕业生中,非困难生3509人,占比为87.25%;脱贫家庭(原建档立卡)414人,占比为10.29%;低保家庭73人,占比为1.82%;身体残疾25人,占比为0.62%;零就业家庭1人,占比为0.02%。
二、毕业生就业类型我校毕业生就业类别分12种,其中已就业包括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其他录用形式就业,应征义务兵,自主创业,自由职业,专科升普通本科,出国、出境8种就业类别;未就业类别包括求职中,拟应征入伍,不就业拟升学,暂不就业(无就业意愿)4种就业类别。
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2023届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9.96%。截止2023年12月6日,2023届毕业生已落实毕业去向3845人,毕业去向落实率95.60%;未落实毕业去向为177人,未落实毕业去向率4.40%。已落实毕业去向的毕业中就业类别位列前三的分别是: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2322人,占比60.39%)、其他录用形式就业(477人,占比12.41%)、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447人,占比11.63%)。
分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2023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排名前三的二级学院为:信息技术学院(已落实毕业去向582人,占比97.65%)、艺术创意学院(已落实毕业去向688人,占比96.49%)、汽车与智能制造学院(已落实毕业去向342人,占比96.07%)。毕业生去向落实率排名前五的专业分别是:服装与服饰设计(已落实毕业去向90人)、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已落实毕业去向141人)、计算机应用技术(已落实毕业去向468人)、机电一体化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