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就业行业分布

根据202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一定差异。以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就业行业分布为:19.23%在A行业,26.92%在B行业,46.15%在C行业,7.69%在D行业,92.31%在E行业,平均评分为3.57。

2. 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也呈现多样化。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就业单位性质分布为:13.46%在A单位,32.69%在B单位,46.15%在C单位,5.77%在D单位,1.92%在E单位,92.31%在F单位,平均评分为3.50。

3. 就业单位规模分布

毕业生就业单位规模也是一个重要指标。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就业单位规模分布为:20.24%在A规模单位,45.24%在B规模单位,14.29%在C规模单位,2.38%在D规模单位,83.33%在E规模单位,平均评分为3.37。

4. 就业机会与需求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用人单位对专业技术岗的需求最为迫切,占比高达48.65%。同时,需求学科中教育学和理学的需求也较为旺盛,分别占比40.59%和35.64%。

5 专业相关度与满意度

毕业生对专业相关度和满意度的评价直接关系到就业质量。以音乐学专业为例,专业相关度为84.62%,满意度为3.30,反映出毕业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可较高。

6. 就业单位评价与合作形式

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评价也是衡量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以教育学专业为例,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为70%,能力评价为70%,素质评价为71%。同时,用人单位与高校的合作形式主要集中在其他企业、其他、国有企业等方面。

7. 就业发展趋势分析

通过对区内就业地区变化趋势、就业行业变化趋势、就业职业变化趋势和用人单位变化趋势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就业发展趋势。例如,教育与体育大类专业的就业需求占比为37.62%,呈现出较高的就业发展潜力。

8. 招生政策与人才培养质量

完善招生政策、提高招生质量,以及加强人才培养质量是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学校应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招生政策,优化专业结构,同时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以上维度的分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2023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就业趋势,为学校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招生政策调整建议。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