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1. 加强顶层设计,切实强化组织领导
根据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年度报告数据显示,本科专业中,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在2017年的就业率为82.69%,较2016年有所下降。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2017年的就业率达到91.67%,呈现出较好的就业趋势。这表明学校在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组织领导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2.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从2013年到2017年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就业率上呈现出波动变化,2015年达到最高峰,为150人,而2017年则下降至89人。这可能与学校在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需要进一步思考和调整有关。3.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数据显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2017年的就业率为87.93%,较2016年略有下降。这提示学校需要在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以适应社会需求。4. 积极转变就业观念
毕业生对当前工作的满意度及相关分析显示,有165人正在求职,占比62.25%,同时有35人自愿暂不就业,占比13.21%。这表明毕业生对就业观念有积极转变,加注重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工作。5. 提高就业服务质量
针对未就业毕业生情况分析数据显示,有24人因其他原因不就业,占比9.06%,同时有17人选择职业培训,占比6.42%。这提示学校需要进一步提高就业服务质量,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就业选择。6. 拓展就业渠道
校园现场招聘活动开展情况数据显示,专科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2017年的就业率为113人,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则为73人。这说明学校需要积极拓展就业渠道,与企业合作开展更多形式的招聘活动,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7. 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加强就业与招生联动性,建立专业预警机制是提高就业质量的重要之一。数据显示,2017届毕业生中有42人来自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这表明学校在对接地方产业,加强重点专业群建设方面需要更加精准地进行预测和规划。通过对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维度分析,可以看出学校在就业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改进空间。希望学校能够进一步优化就业服务体系,提升就业质量,为毕业生的就业创业之路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