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SEO分析文档

1. 就业市场建设力度

在2017年,学校全面实施"校、院两级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建设,集中优势力量建设核心市场,拓宽新兴市场,强化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建设。校级就业市场各类岗位需求适用于多数学院和专业毕业生,用人单位涵盖大型企业集团、行业用人单位、各地市人才机构等。学校以"互联网+"、"一带一路"行动计划等为契机,大力开发相关领域就业市场。

2. 就业形式分析

根据数据统计,截至报告期,我校共有2122名毕业生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占全校毕业生总数的61.51%。另有519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占总人数的15.04%。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共17人,占0.49%。灵活就业方式实现就业的毕业生有175人,占5.07%。其中,应届毕业生升学继续深造的有433人,占12.55%;出国学习或工作的有10人,占0.29%;应征入伍的有13
,占0.38%;参加西部志愿者计划的有2人。

3. 就业满意度调查

根据毕业生对就业服务满意度情况的调查,大多数毕业生初次就业时薪酬期望在3000-4000元/月,占40.77%;3000元以下的占43.18%;4001-5000元的占10.57%;5000元以上的占5.49%。就业地域期望调查显示,有近半数毕业生期望回家乡工作,占47.25%;地区不重要和期望留在大学所在地工作的比例分别为23.21%和17.97%;期望去一线城市工作的比例为11.56%。

4. 就业政策宣传与解读

学校积极开展就业政策宣传与解读,强化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跟踪服务。通过对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以及与学院合作密切的企业进行走访调研,学校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就业质量。

5. 就业指导全程化服务

学校实现毕业生就业"一站式"服务,将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纳入重点项目。用人单位通过网络系统发布招聘信息,查看简历,申请组织笔试、面试,实现校园招聘工作的网络全程化。学校累计举办各类招聘活动80余场,提供岗位需求八千余个。

6. 就业教育教学反馈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作用,实行"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的模式。每年各学科专业的发展情况以及毕业生就业情况都作为学校招生计划安排的重要参考。

7. 就业形势分析

根据毕业生对学校专业设置的影响,学校新增了食品质量与安全、机械电子工程、测绘工程等专业,暂停招生的有应用日语、林业技术等专业。学校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8. 就业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建立了体系完善、专兼结合、配置合理的就业创业师资队伍,全面覆盖校内校外的就业创业师资需求。通过校内外优势互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培训水平,保障毕业生就业质量。
以上八大维度全面分析了如何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通过数据统计和政策解读,为学校的就业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