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社会需求

根据数据显示,有42.62%的毕业生认为所学专业在求职过程中具有较强的优势和竞争力,而有14.75%的毕业生认为所学专业的就业机会比较少或非常少。这表明毕业生对专业的就业形势有着不同的看法,这也反映了社会对不同专业的需求存在差异。

2. 择业渠道

3. 求职就业影响因素

根据调查结果,未找到合适单位的毕业生主要原因包括工作地点不符合预期和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福利不符合预期。此外,由于疫情影响,求职进度有所延期,获取就业信息渠道少等因素也成为求职就业的阻碍。这些因素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和就业速度。

4. 就业满意度

根据数据统计,毕业生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普遍较高,满意度评价维度中选择“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人数占比较高。这表明大部分毕业生对自己的工感到满意,这也反映了毕业生对自身能力和就业环境的认可。

5. 就业稳定性

数据显示,有44.44%的毕业生认为工作地点不符合预期是导致未找到合适单位的原因之一。这表明工作地点对毕业生的就业稳定性有一定影响,而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福利不符合预期也是影响就业稳定性的因素之一。

6. 职业发展目标清晰度

根据调查结果有18.18%的求职待就业毕业生认为求职方法技巧缺乏是导致未找到合适单位的原因之一。这表明部分毕业生在职业发展目标的清晰度和求职技巧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加强相关培训和指导。

7. 就业服务优化

针对毕业生就业困难和就业需求不明确的情况,学校可以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指导,帮助毕业生更好地了解就业市场和提升求职技能,从而提高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

8. 就业跟踪服务

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信息库,实时掌握毕业生去向,定向推荐就业岗位,开展“离校不离心”关爱
动,为毕业生提供持续的就业服务。通过常态化的就业跟踪和服务,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为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生源质量提供重要依据。
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SEO分析文章.docx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